案例一:
在疫情期,市城区司机、36岁的李某(化名)特别恐慌,尤其是在前两天2 岁多的儿子感冒发烧,他带着孩子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去检查。通过检查,确诊孩子只是普通感冒,但李某却陷入了更深的焦虑状态中,失眠、吃饭也没有胃口,脾气愈加暴躁,总担心自己被感染了。
咨询师回复:
(先安静地听对方说完,说的过程也是一个疏理过程,也是一种疗愈方式。)
用轻柔的声音告诉他,面对疫情有焦虑、恐慌属正常情绪反应,并肯定他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正确的,不然全家会更恐慌。
他稍微松了口气。然后,咨询师帮他一一排查他的个性及原来处事的态度,发现他有轻度强迫行为和洁癖行为。咨询师告诉他,因他有这些行为,在特殊时期更会表现出焦虑、失眠情况,建议他不要拒绝,慢慢体验,慢慢观察,把这些症状写下来(这是森田疗法)试试。
电话沟通中,咨询师教他做了一个放松训练,然后问他的感觉。他稍微松了口气。然后,道谢。
咨询尾声,咨询师说:“如果这些方法都不管用,再打电话。”第二天,再次接到该男子电话时,他说咨询完的当晚睡得很踏实。
焦虑
案例二:
一位25岁的护理人员说,在疫情期间,她因焦虑引起失眠、吃饭反胃。虽然她特别注意个人防护措施,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不接触传染源,回到家把外衣放在阳台上,马上用酒精消毒,但还是恐慌、心悸。父母劝她保持心态平和,不要紧张,她心里更难受。在电话里,女子一再声明不是故意的,而是一种自然反应。
咨询师回复:
(咨询师认真听完,确定她的症状表现,并询问原来是否有此症状,分析她为何有这种症状。)
通过聆听和引导,咨询师得知该女士比较敏感,也容易接受心理暗示,追求完美,还有一点洁癖。
建议她,如果觉得心跳加速可以先攥紧双拳再慢慢放松,或通过深呼吸、冥想暗示放松。(她是易暗示人,所以用自我催眠疗法治疗。)
咨询师还建议该女士,每天与身体进行对话,进行正面暗示。
电话快结束时,咨询师问她现在的感觉怎么样?她说,轻松许多,并道谢!